路上有不少老井盖烟台井盖
记者在“北山隐士”的带领下,来到山西路附近。“注意看,慢车道上,是不是有一些井盖比较特别?”“北山隐士”对记者说。
记者仔细端详,果然,每隔100多米就有一个大井盖,其直径远远大于其他井盖,足足有八十多厘米,显得比较扎眼。
再走近一看,这种井盖设计得与众不同,简洁醒目,中间有一个小方框,上写着“交通部首都电话局”几个小字。“还有更多呢!”“北山隐士”说。记者走了将近三里路,陆续发现了十几个这样的井盖。铭文略有不同,此外还有“交通部南京电话局”、“工务局”两种,有“工务局”铭文的井盖只有一块,为正方形,上面布满横写和竖写的“二”字图案。
由于年代久远,十几个井盖中,有一半的铭文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,字不是很清楚,看不出是人为破坏还是自行车、汽车碾压所导致。繁忙的街道上,自行车和电动车一辆接着一辆驶过,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驶过的,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民国老井盖。
烟台井盖 大部分是“电话局”铺的
“南京城市记忆”论坛有一个“南京城市民间纪录团”,团长高松先生早在两年多前就开始关注着这些老井盖,时不时地去现场看看老井盖。他告诉记者,这些井盖就是民国时期的“交通部首都电话局”、“交通部南京电话局”、“工务局”等单位铺设的,井盖下面的砖井里,铺设的就是电话线等管线。
记者查阅资料后得知,南京最早的电话局创办于整整110年前的1900年,倡导者是清末实业家盛宣怀,最初开设于城南润德里。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,开始大力发展电话事业。1927年5月16日成立的国民政府交通部(位于中山北路303号-305号,距离老井盖不远),就主管电信电话事业。
国民政府交通部下辖首都电话局,其地址位于党公巷(今游府西街)8号。抗战胜利以后,南京电报局与首都电话局合并为南京电信局。有些资料里则写成“南京电话局”。
而“工务局”则是指民国时期的“南京市工务局”,是当时主管市政建设的部门。
由此可见,有“交通部首都电话局”铭文的老井盖诞生于1937年之前,而“交通部南京电话局”铭文的井盖则可能是抗战胜利后的产品。“工务局”井盖的“年龄”则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网友呼吁尽快保护
“这些民国老井盖见证了南京通讯通信、市政建设历史的发展!”“北山隐士”说,在“文革”中,这些井盖没有被毁掉,反而一直工作到现在,几乎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!
“北山隐士”推测,民国年间,山西路附近是住宅区和外国使馆区,那几个“通信老井盖”里的电话线当年应该是为了那些高官和外交官们服务的。“另外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当年的中山北路上,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井盖!”
而据“南京城市民间纪录团”网友提供的线索,北河口水厂里也有几个下水道井盖,上面有“首都水厂”铭文,也是民国年间的老东西。
记者了解到,山西路片区的雨污分流工程已经开始启动,老井盖会不会在施工中遭到损坏呢?记者询问了正在老井盖街对面工作的施工人员。施工人员告诉记者,施工人员承诺,雨污分流不会影响老井盖下面的民国时期的雨水井和通讯井,施工中,他们会尽量避开这些老井盖,让文物保持原样。
记者将民国老井盖存在的情况告知了有关文物部门。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的林劲对记者说,这些老井盖并不为人所知,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,它们也没有进入名单。文物部门将充分评估这些老井盖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,对其进行妥善保护。